前山中山亭是中國唯一的由孫中山先生親自持鋤奠基的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建筑物。它座落在前山鎮東北梅花村后山坡上、廣珠公路旁,始建于1921年。現為珠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中山先生于1912年4月辭去臨...
濂泉洞位于南屏以南1公里的白面將軍山北麓山谷中,林茂景幽,洞旁有“大土巖”等廟宇,近旁有一小溪,利用溪水落差,于“大土巖”前筑池,內建“金鯉噴泉”。 廟宇旁有巨石覆疊成洞,曲徑盤繞、洞穴通幽。潺潺流...
共樂園位于唐家灣鎮鵝嶺北麓的兩座山岡之上,依山傍湖,亭榭相招,林蔭蔽日,風景幽美,是一個富有園林特色的情趣的旅游勝地。該園始建于1900年,原名‘小玲瓏山館”。1921年改名“共樂園”,寓與民同樂之...
九洲島距市區九洲港兩公里,是廣東省省級旅游度假區,主島面積僅0.2平方公里,實為九洲列島的簡稱,共由9個小島及附近水域組成,總面積約5平方千米,陸地面積0.4平方千米,大部分水域水深1.2-4.2米...
位于珠海市香洲區鳳凰路獅山腳下。也叫珠海烈士陵園。自下而上依次為墓門、墓臺、瞻仰臺和墳墓。墓長方形,共27座,各有墓碑,鏤刻烈士姓名和職務。墓頂有六角亭,名赍志亭,亭內石碑刻-于當年建墓時撰寫的碑文...
客家竹板山歌是傳統山歌的一種表演形式,其節奏比普通的山歌更鮮明,更富有表現力。它主要是運用漢語的客家方言演唱,一般以七言四句為一首,曲詞優美、音域不廣,易學易唱,深受客家民眾的喜愛。信息來源:斗門鎮...
斗門的民間醒獅活動最早出現在明朝中葉,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斗門醒獅屬于南獅技藝,融武術、舞蹈、音樂為一體,各個鎮村都有自己的醒獅隊,逢年過節都會組織表演。斗門醒獅表演技法多樣,分為單獅舞和群獅...
又稱“八音柜”,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音樂,鑼鼓柜在斗門地區有著300多年的歷史。柜前后裝有抬杠供兩人抬柜之用,柜上裝有小鼓、銅鑼、銅鼓、木魚等敲擊樂器。每隊20多至30多人,表演時樂手身穿盛裝,在路承...
客家咸茶從清乾隆(1744年)開始盛行,摒棄了傳統擂茶中的葷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斷地發展其特色,成為當地客家飲食風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傳至今。其主要原料有:茶葉(成品茶或茶青)、花生、...
清明做艾餅是斗門人傳統風俗習慣,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制作艾餅主要有備料、整理艾葉、和粉、制作陷料、包餅和蒸煮6個步驟,全是傳統手工制作,工序頗為繁鎖。最嫩的艾葉要在每年三月份,也就是清明前幾天才能采...